暑假即將結束,當家長們慶賀“神獸歸籠”之時,孩子們卻紛紛開始以最強“中國速度”趕作業,陷入焦慮。殊不知,“開學焦慮”并非學生的專利,在教師群體中,也廣泛存在。即將面對新學期層出不窮的難題與挑戰,老師們其實比學生更恐懼開學……
01 讓中產家庭破產的暑假過后,家校關系令老師更緊張
經歷了目不暇接的興趣班、研學團、夏令營的洗禮,這個讓中產家庭“破產”的暑假結束了。新學期即將面臨一切又回到“出廠值”的學生,青年教師張睿感受到了新的焦慮來襲。然而,最令她頭疼的并不是學生,而是學生背后焦慮無處發泄的家長們。
(資料圖片)
張睿在上海某民辦初中擔任語文老師,這所在區內數得上的民辦學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升學率名列前茅,家長們普遍為中產家庭和高知群體。在教育上,他們舍得花錢,花時間,且不乏持續學習的理念。
張睿說,家長們的學歷越來越高,對教育有自己的看法,盡管市面上和網絡上的育兒書籍和知識越來越豐富,但張睿發現“家校關系”依舊是橫亙在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痛點。在她看來,跟家長溝通的難處不在于信息差,而是認知差。
對于張睿這樣的年輕老師來說,在學校的工作看似是與學生相處,其實是和學生背后的家庭打交道。她遇到過的不少頭疼的學生基本上都跟自身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溺愛型的家長使得孩子成長慢,自我負責的意識差;而控制型的家長則容易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張睿發現,平時在學校跟孩子溝通得好好的,假期一來學校又變回原樣。
但張睿明白,不少孩子的優秀學業表現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父母的高期待。她班上一個孩子的父母雙方都是985高材生,從外地來上海打拼立足。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習慣了通過高競爭環境脫穎而出,獲得回報。在他們看來,孩子的學業成績至關重要,這是進入好大學的必要通行證,甚至是階層躍升的墊腳石。對孩子學業的持續關注往往使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導致親子關系的疏離,而這一惡果最終又反映在家長對教師的高期待上。教師不僅需要對孩子的成績負責,還要充當孩子和家長的心理咨詢師。
接觸過太多這樣的家庭,張睿漸漸意識到自己的“開學焦慮”正來自于與家長無盡的溝通和內耗。眼下假期過去了,家長們暗地里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小。“卷了兩個月,一時半會能松弛下來嗎?”張睿不確定。
02 假期縮水,雜事太多,教師的職場內卷不亞于電視劇
“暑假壓根就不足量!”北京某民辦初中數學老師董欣提前半個月進入開學備戰期。8月中旬,學校就開始了第一輪常規培訓。
在董欣工作的幾年里,她就從來沒有享受過完整的暑假。每次臨近開學,教師們都能被分配到許多培訓任務,美其名曰“專業提升”。但老師常常在私下討論課程內容的“雞肋”,比起幫助教師成長,更像是完成考核任務。
不僅如此,新學期學科組的分工備課也開始提上日程。董欣說,由于“新課標”不斷推進,不少學校目前也在嘗試更加新穎的教學法,上一屆的課件只能作為參考,需要“求新求變”。因此,董欣被迫調整假期作息,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然而,暑假的縮水還只是“前菜”,對董欣而言,迎接開學最讓人心累的莫過于數不完的行政壓力。盡管董欣已經熬過三年新手期,但由于學校預算受限,今年并沒有新聘教師,隨著老教師的退休,壓在年輕教師身上的擔子愈發沉重。新學期,可以預見到更大的工作量。
在之前兼任班主任和行政職務的一段時間里,董欣忙得不可開交,加班是常態,工作與生活嚴重失衡。那時,她曾經想過,非教學任務如果占據太多時間,不如直接離開學校,去企業里干行政還更輕松。
03 續聘還是解約?教師“臨時工”深陷“生存焦慮”
當普通老師還在為新學期的學生、家長、行政所焦慮時,長沙某公辦小學英語老師姜蘋卻在為自己的新一輪的生存壓力所憂慮。雖然已經在這所學校工作了三年,但她依舊是一名“代課老師”,相當于“臨時工”。面臨隨時都可能要離開的風險。在前兩天校長向她明確表達了續聘意向后,她才暫時松了一口氣。
本科畢業4年的姜蘋在這座城市輾轉于民辦和公辦學校之間,一直沒有放棄教育行業。在頭兩次考編失敗后,她曾短暫地入職過一家民辦學校,但由于“提分”的升學壓力太大,教育理念不合,再加上民辦學校在政策環境下的生存危機,她最終選擇了離開。
這幾年姜蘋職業生涯的動蕩,讓她每次臨近開學前續約都略有擔心。盡管學校一般不會突然變卦,但隨著新生人口的下降,一些生源不足的地區也屢屢曝出“代課老師”被出局的事件,因此,她也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后路。
當初沖擊教師編時,姜蘋就發現英語是最卷的學科。由于校招的失敗,她陷入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招。而隨著考編不斷提高門檻,姜蘋發現,第一年她還可以在城鄉崗位中抉擇,第二年為了求穩就只能去較為偏遠的鄉村,而第三年更是連心儀學校的報考資格都不夠。因此,考慮到學歷的劣勢,在入編教師都在享受生活的暑假,姜蘋在默默地尋找學歷提升的途徑,在考研和考編中糾結不已。
前段時間,姜蘋發現當初曾工作過的民辦學校轉公了,學校里的年輕教師也在準備考編,她開始慶幸自己早走了一步。但盡管如此,在姜蘋看來,由于“代課教師”不穩定、低工資、低福利的困境,她的“開學焦慮”依舊甚于其他老師。在別的老師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時,她還要承受經濟壓力,并擠出時間備考。想到這里,她就難以輕松。
結語
在大眾把目光投向學生“開學焦慮”時,學校的另一個重要群體通常陷入“沉默大多數”的狀態。教師的消極情緒背后映射了對工作的焦慮。假期的結束讓學生和老師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戒斷反應”,而提前適應,保持溝通,平穩過渡或許才能讓老師們在新學期擁有更好的狀態。
作者 | Iris
圖源 | 網絡
欄目介紹
熱點追蹤:迅速聚焦國際教育界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