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8歲的 育兒百科全書
(相關資料圖)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松育兒套路
有媽媽說,最近帶孩子“嫌棄感”越來越強了,嫌棄完孩子又總感到內疚和自責:孩子還小,不懂事,我應該更有耐心更包容,可我卻這么容易就心生厭煩,我不是個好媽媽,我不夠愛孩子~~~
媽媽對孩子的感情,其實不止單純有“母愛”這么簡單 ,它其實是很復雜的綜合體,但是因為母愛過于被強調,有的時候,我們甚至不愿意承認自己對孩子有另外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情感——“嫌棄”。
這種情感可能有點陰暗,可能為此感到羞恥,但是它確實存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壓抑住內心對孩子的嫌棄,簡直是一種日常:
當孩子害羞或者害怕,緊緊抱著你的大腿死活不肯松開的時候
當孩子尋求親熱,在你懷中一刻不停的扭動的時候
當孩子調皮搗蛋,又把你好不容易整理好的房間弄亂的時候
當孩子情緒脆弱,因為一點點小事又發出尖叫和嚎哭的時候
當孩子鍛煉語言能力,向你不停的提出問題,不停東拉西扯,從早念叨到晚的時候
哪怕你非常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也依然無法擺脫那種有些厭惡,有些煩躁,又有些無奈摻雜在一起的惱人情緒,生活是爬滿虱子的錦袍,永遠溫柔耐心的媽媽都是電視里演的,真的是親媽,誰還沒在心中發出過這種嫌棄的咆哮呢:好想把他扔遠一點啊啊啊啊!哪怕只有一刻也好!!
又愛又嫌棄,才是真實世界里的親子關系。
看上去真的很矛盾很擰巴呢!
養了這么多年娃,我逐漸對這種“嫌棄感”慢慢的釋然了。
因為這種嫌棄的感覺并非只起負面作用,它的存在,也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原子之間有兩種力,一種是引力,一種是斥力,離得太遠,引力會超過斥力;離得太近,則斥力超過引力,所以這兩種作用力,讓原子之間維持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親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同樣如此,母愛是一種引力,把孩子拉近,讓我們盡力為孩子付出,保護孩子;而嫌棄則是一種反向的斥力,它會把孩子從我們身邊推遠,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手一些輕松一些,也讓孩子有機會走向自主和獨立。
所以有了嫌棄的感覺并不是不愛孩子了,而是說明,你和孩子之間太近了,你的心理承受不了了,情緒已經發出了警報,讓你把孩子推遠一點。從而讓親子之間的距離,維持在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穩定關系。
當你陪孩子睡覺陪得心生厭煩,那就是時候幫助他分床分房睡了
當你給孩子喂飯喂得想爆炸,那就是時候讓他負責自己的進食了
當你陪玩陪的煩躁無比,那就是時候讓孩子學著自己玩一會兒了
當你帶孩子帶得滿心嫌棄……嗯,那應該是時候讓孩子上幼兒園了
然后,當孩子睡覺分房了,自己吃飯了,自己能玩一會兒了,上幼兒園了之后,距離拉遠了一些,嫌棄帶來的斥力就減少了,你心中就又重新充斥母愛了,親子關系重新變得穩定。
但是呢,這種穩定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動態的,你會發現,孩子越長大,萌感越少,你內心的嫌棄感就會越來越多,然后進入新的不穩定階段,直到距離再被拉遠一些為止。
嫌棄帶來的斥力就是會這樣,讓你情不自禁的把孩子越推越遠,直到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完全獨立。
這個過程甚至并非人類所獨有,你看連貓貓狗狗老虎獅子這些動物,也會隨著幼崽的長大,開始越來越嫌棄幼崽,一開始還給各種舔毛各種慈愛,過了一段時間,幼崽一過來求著吃奶就被打跑,當幼崽足夠成熟的時候,動物媽媽甚至會齜牙咧嘴的把親娃攆出自己的領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幼崽的嫌棄感,是多么的健康而自然啊!可以說它和母愛一樣,是進化所產生的必然的有積極意義的情緒呢!
雞湯里總是寫得很動人:母愛不是恒久的占有,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要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后,忍住失落,看著孩子的背影在路口轉彎處消失,不必追……blabla
說的好像當媽的好慘,付出一場最后還得忍痛含淚把孩子送走神馬的。
在我看來,所謂得體的退出,根本沒有那么悲情,只不過是再自然不過的生命過程,只要你能正視和審視心中那三無不時就蠢蠢欲動的“嫌棄感”,遵從內心的呼喚,用合適的方式把孩子推遠到你覺得舒服的距離,一切成長跟分離只不過都是水到渠成。
母愛帶來的引力,從來都不曾減弱或者消失,只不過……嫌棄感在逐年增加而已啊!
姐妹們都知道橙子在溫哥華,和大家有時間差,所以給大家推薦下我的專職話事人“大管家”,大家快來掃碼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歷史育兒干貨找不到,找大管家,她來搜!
有育兒難題,找大管家,讓她轉述我!
商品問題,找大管家,她負責到底!
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姐妹們有任何事,都可以隨時找她,包解決,包滿意!
感謝大家對橙子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持
聽橙子說育兒故事
一起不焦慮育兒
與孩子共同成長!
熱門話題點擊標題即可跳轉
原創不易
因為有你的分享、點贊、在看
我足足的精氣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