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歷史新課題。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新時代十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身處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近年來不少山東高校抓住機遇,以文化“兩創”推動高校教學體制改革。其中,濟寧學院以應用型高校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將文化“兩創”作為建設高質量應用型大學的重要方針。以此為背景,學校美術學院在探索文化活態傳承新模式、文化創意產業新路徑、科研協同新機制、理論與實踐新高地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生成文化“兩創”活態傳承新模式自2014年入駐濟寧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應用型實踐基地以來,美術學院緊緊圍繞學校發展戰略,加大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能力為目標,努力構建產學研一體、“雙師”結構的教學新模式。 學院專門建立專業研發實訓室,把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區域文化緊密結合。2021 年,學院建成儒家文化文創基地,逐步構建了“理論教學+實訓實踐+校企合作+文創研發”的應用型教學實踐新模式。 與此同時,通過地方名家進校園、企業名師進課堂、非遺傳承人進課堂三大平臺,學生的動手能力、服務社會能力得到了提高,課程創新得到了加強,生成了以需促教、以教促研、以研帶創的文化“兩創”活態傳承新模式。 與行業協會、“鏈主”企業共建文化創意產業新路徑要讓年輕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個切實可行的途徑是將其與時代語境對接,讓傳統產生當代的價值與意義,實現對儒家優秀文化歷史性、當代性、創新性的闡發詮釋。 作為文化“兩創”的生力軍、先鋒隊,2014年起,美術學院相繼與山東新思域設計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美猴文化創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意集團、濟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多家企業和單位建立合作關系。2017年,學院與山東新思域設計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運河繪事’大運河人文生態的美術呈現與線上傳播”項目、儒學文化體驗基地;2018年,與山東美猴文化創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論語智慧》《孟母教子》《名句故事》等動漫片。2022年,學院與山東美猴文化創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籌建“山東省動漫動作捕捉與數字藝術研究中心”。2022年3月,學院“儒家文化文創科研基地青島中心”成立,希望通過推進儒家文化文創研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在現代社會充分展現,真正從歷史中“走出來”“活起來”。 “傳統”和“現代”的有機融合,將促進儒家文化產業由“資源型”向“創意型”轉型,形成獨特的以儒家文化為核心、涵蓋其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 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構建科研協同新機制近年來,美術學院結合文化“兩創”應用型高校建設,與國內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合力建設新科研平臺。 新金石學研究所。2021年7月,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聯合成立新金石學研究所,并在濟寧市美術館舉辦“‘物’的生長——首屆新金石藝術展”。2022年9月,學院啟動“摩崖刻經與儀式空間的生成”學術論壇。新金石學研究所致力于弘揚金石學研究精神,以濟寧地區的歷史傳統文化藝術為基石,在開放的當代國際學術、藝術視野中,充分挖掘濟寧及其周邊地域的金石資源,突破學科、觀念方法、現象物質的壁壘,樹立人文關懷與全球視野,把中國的金石文化推向更廣闊的領域。 儒風運河當代藝術研究所。美術學院堅持文化“兩創”、服務地方。把學科建設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設具有地域性、時代性的藝術體系。2022年,學院依托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成立“儒風運河當代藝術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職能為:對當代優秀藝術成果進行系統梳理;立足中華優秀文化資源深入開展當代文化藝術研究、推動以當代藝術形態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挖掘與呈現;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引領本地區當代藝術向著健康、完善、多元化發展;借助國內名家深入挖掘濟寧地方文化資源,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專業建設。2022年8月,研究所成功舉辦了“經緯”藝術名家邀請展,主要闡釋了“經緯”交織下呈現中國文化和精神的載體構建,如何成為中國文脈關照下的精神象征以及繪畫語言傳承與演變的邏輯。 儒家文化文創基地。2018年,學院結合自身教學條件,聯合濟寧市群眾藝術館、濟寧廣播電視臺搭建“儒家文化文創研發”平臺。2021年,學院建設的儒家文化文創基地,充分探究“儒家優秀傳統+地方傳統手工藝+高校美術教學+社會文旅企業”的文創研發發展與合作共享機制。基地的具體職能為挖掘弘揚儒家優秀文化、助力地方文創與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需要、傳承弘揚和發展濟寧非遺傳統手工藝;實現研發成果的轉化,推動非遺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的價值輸出和轉換;探索院校與地方職能部門、企業合作,促進文創研發成果互動及轉化,助力學院重點特色學科建設,促進文創成果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實現。2021年,該基地獲評濟寧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跨學科協同搭建文化“兩創”理論與實踐平臺合作建設新文科實驗室、儒家文化文創基地。美術學院聯合人文與傳播學院合作搭建了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研究中心、儒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傳播中心、儒家文化文創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傳播和服務文科實驗室。這些機構的落成,將進一步推動新文科建設,提高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質量;借助數字媒介,文創產業也將推動新時代山東文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加強儒家優秀文化和美育基礎教育。2022年2月,美術學院承辦了山東省中小學美術鑒賞、美術創作、書法骨干教師培訓項目,來自山東各地的663名中小學骨干教師分別參加了相關項目培訓,有效提升了中小學美術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對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10月,濟寧學院與俄羅斯彼爾姆國立人文師范大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美術學院牽頭組建專家團隊整合儒學教育、儒家文化等資源建設孔子文化研究中心等。同時,俄方還將在美術學院設立普希金文化研究中心。這一合作,也從一定意義上開啟了美術學院乃至全校儒學文化教育體系走向國際化的征程。 (作者系濟寧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