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就提出:“思維就是無聲的語言,因此兩者具有邏輯的和內在的不可分離的關系。”;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語言只思維的符號,思維不等于語言。”;馬克思也說過:“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觀念是不能離開語言而存在的。”從古至今,語言與思維的關系問題一直都是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們深感興趣并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是由于語言和思維的復雜性以及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理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理論。實際上,維果斯基有關語言和思維的觀點與皮亞杰的觀點是明顯對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這樣一個考點,從而幫助大家更好的區分。這部分知識點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
下面我們通過題目來鞏固一下這部分知識。
1.【2021山東】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內化學說,他認為,自我中心言語實際上是由( )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是由言語的交際機能向言語的自我調節機能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
A.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
B.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
C.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
D.書面言語向口頭言語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果斯基發展觀的理論。內化是指個體將從社會環境中吸收的知識轉化到心理結構中的過程。維果斯基認為,心理發展源于在社會交互作用中對文化工具的使用,以及將這種交互作用內化和進行心理轉換的過程。內化學說的基礎是維果斯基的工具理論,語言發展中的自我中心言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果斯基認為,自我中心言語實際上是由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是由言語的交際機能向言語的自我調節機能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因此,維果斯基認為自我中心言語實際上是由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是由言語的交際機能向言語的自我調節機能轉化的一種過渡形式。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因此B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