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院校在異地布局已經不再是一件新鮮事兒。我國高校的異地辦學、開設研究院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部分高校在布局異地校區建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有一批較為知名的異地校區,例如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而且生源質量和科研水平都處于較高水平。直到現在,異地辦學的熱度仍然不減。
近日從廣州傳來好消息,位于廣州的南沙地大濱海研究所已經在南沙揭牌成立。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領域學科優勢,推動海洋領域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這或許意味著,南沙這個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已建成中國第二大集裝箱樞紐港的地區,將會成為最具全球影響力的海洋學科集群。
【資料圖】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一所創建于1952年的老牌重點院校,學校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75年整體搬遷到武漢。
學校在1997年正式成為211院校,并在2017年成為雙一流院校之一,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現在的中國地質大學,已經發展成了一所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擁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6個湖北省重點學科。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學科為A+,全國名列前茅;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海洋科學等學科為B類。
從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科建設來看,學校的海洋科學實力還算不錯。不過,作為一個小眾學科,該學科經常被人詬病為就業困難戶。相較于上海海洋大學的海洋科學,中國地質大學更側重于海洋地質、海洋化學、海洋物理等方向,所以在就業上可能難度會稍大。如果不讀個碩士、博士,對于一名本科生來說,可供選擇的就業機會不多。
對海洋科學有濃厚興趣的考生,考取這個專業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上是一片光明的。海洋曾經是人類的禁區,如今越來越成為人類的希望,也成為世界強國爭奪的戰略目標之一。當今世界強國無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國,海洋發展戰略是迫在眉睫的。
中國地質大學此次布局廣州的南沙地大濱海研究院,將設立海洋微藻種質中心、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中心、海洋珠寶產業實驗中心等平臺,正是在國家持續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打造海洋人才梯度背景下的一系列舉措。
在此之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也與南沙區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建4所公辦中小學。這在很多網友看來,一個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已經全部構建完成。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對于地質大學布局廣州的南沙地大濱海研究院還是持觀望的態度,畢竟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之前也有出現過,最后都不了了之。
在筆者看來,頂尖高校布局外地是一個利大于弊的事情,畢竟掛著名校的名,實力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