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寒門難出貴子,因為貧困地區的學生享受不到更好的教育資源,他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面臨著重重困難。
但是即便現實有諸多困境,但是很多農村的學生還是會拼命學習,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創造出更多的奇跡。雖然“三無家庭”出身的孩子確實很難改變自己的階級,但是也有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改變了自己的未來。
這可能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力量,也是很多學生努力學習的希望。但是最近有一件事情,卻試圖熄滅寒門學子的唯一希望,一句話引發了網友的眾怒。
(資料圖)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是很多學生努力學習的主要原因。對于農村的學生們來說,他們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那就花費比城市學生兩倍以上的時間學習,用勤奮彌補教育資源上的空缺。
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教育相關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這幾年也在致力于平衡教育資源,為偏遠地區的學生們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的館長王平卻表示:“我們不能鼓勵農村的孩子上大學。”她給出的理由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匪夷所思,她認為“農村的孩子一旦讀了大學,就不會回到自己的家鄉了,不回到自己的家鄉是一個悲劇”。
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不要孤立農村的孩子上大學。這樣的言論一出,立馬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網友表示,在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時代,為什么鼓勵城里的孩子讀書,偏偏不鼓勵農村孩子讀書,這不是對農村孩子的歧視嗎?
再說農村的孩子們不讀書,如何用更多的知識來建設自己的家鄉,如何帶領家鄉脫貧呢?光靠種地就能改變現狀嗎?
對于群情激憤的網友,王平也進行了解釋。如果農村的學生不讀大學的話,那么就會繼續留在農村生活,不僅可以減輕城市里面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且也有利于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未來如果學生有需要知識的地方,可以再選擇去讀書進修。
面對這樣的言論,不少網友表示簡直“荒謬”。有網友直接怒懟:“你擔心沒有人種地,你大可以回去。”
還有網友表示:“往上數三代,誰不是農村人,你現在高高在上,就不允許別人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生活了嗎?”
鼓勵更多的學生讀書,上大學,教育領域才能蓬勃發展
這個提議之所以會引起很多網友的憤怒,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他們不追求多么優質的生活,只求一個“公平”。
從目前來看,高考對于大部分農村的學生,三無家庭出身的學生來說,是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如果學生能被頂級985高校錄取,未來也能憑借自己的努力,更好的回饋社會,甚至改變自己的階級。
很顯然,這個提議和目前教育領域的發展方向也不符合。我國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平衡各地區的教育資源,加強對偏遠地區教育的扶持,讓更多的學生有書可讀。
而且為了防止學生們因為經濟問題考上了大學卻沒有辦法讀書,國家還出了助學貸款。并且近年來放寬了助學貸款的申請條件,大部分學生只要考上了大學院校,就可以辦理助學貸款,再也不會因為經濟問題,沒有辦法到大學院校里面讀書。
而且考慮到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比較嚴峻,助學貸款的還設置了還款期限,并且延長了還款期限的時間,學生們哪怕在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不用擔心不能及時還款。
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國民素質,不僅對教育領域的進步有幫助,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有較好的幫助。只要鼓勵更多的學生讀書,考上更好的大學院校,未來教育領域才能蓬勃發展,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富強。
人往高處走,城市里面的學生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落戶在起跑線上,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鼓勵農村的學生們上大學呢?如果是擔心未來沒有人種地的話,這種想法就更加自私了。教育面前,應該人人平等。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