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hatGPT逐漸成為國人討論的熱門話題。正如當年的AlghaGo給世界帶來的震動一樣,人們正在感覺到ChatGPT的無所不能,從而引發它在當下、在未來,會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思考和討論。
該產品以強大的文字處理和人機交互功能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品。ChatGPT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并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任務。
(相關資料圖)
截至2023年1月末,在ChatGPT推出2個月后,其月度活躍用戶已突破1億人次,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
編輯
89%美國大學生竟用ChatGPT寫作業
作為OpenAI的掌門人,美國“85后”企業家山姆·阿爾特曼近日受到高度關注,被譽為“ChatGpt之父”。面對ChatGPT的爆火,山姆·阿爾特曼表示自己一點都不意外,而覺得這是必然,因為未來人類就是要向AI人工智能轉變。
更有趣的是,由ChatGPT代寫作業,已經成為美國大學的一種現象,調查發現,89%的美國大學生已經在用ChatGPT寫作業。這就意味著,ChatGPT已經可以從事初級的乃至更高水平的學術研究。
隨著ChatGPT熱度飆升,質疑和爭議也隨之而來。有分析指出,這種技術在教育和學術界可能引發濫用問題。
有調查顯示,美國有不少大學生在用ChatGPT做作業。目前,紐約、洛杉磯等城市已開始禁止在教室和任何學校設備上使用ChatGPT。
ChatGPT的走紅也引發了學術界的擔憂,強大的語言理解和學習能力,使其產出的學術摘要可以騙過期刊審稿人。目前,已有多家知名學術期刊正在更新編輯規則,禁止將ChatGPT列為論文合著者,且不允許在論文中使用其所生產的文本。
國內高校已有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杰作”快趕上老師
“確實已經遇到有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交作業的事情,”北京某重點大學法學專業教師告訴每經記者,他稱這位學生的“杰作”甚至和老師的水平一樣了,完全能看出來是AI。
“我的學生都是大學生、研究生,我自己也經歷過這個階段,他們論證的深度、總結的維度,包括全面性等方面,如果用了ChatGPT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來說也比較狹窄。”這位老師補充稱。
四川某高校經濟學系老師也在密切關注學生使用ChatGPT的情況,一名副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他已經注意到一些學生在嘗試用ChatGPT,而由于目前正值國內高校寒假期間,大規模用它寫論文的學生目前看來還比較少。但他預測,估計今年開學后會出現一些ChatGPT所引發的學術亂象問題。
“學校2月下旬開學,我會密切關注此事,開學后和學生交流,并且與寫作課老師討論,”另一位北京高校英語系教授也向每經記者表示。
不過,也有一些高校老師對此相對樂觀,其中一名上海重點高校社科類教授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提到,雖然學生用這個(ChatGPT)寫作業,對教師來說是個麻煩事,但它只能做些簡單重復的工作,高層次的做不到。
教育、學術界的擔憂
考慮到ChatGPT在教育學術領域可能引發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多的學校、組織發出申明,禁止或嚴格限制學生使用ChatGPT進行論文寫作。
法國頂尖學府之一的巴黎政治學院宣布該校將禁止使用ChatGPT, 多所美國中學及大學陸續宣布校內禁止使用ChatGPT,并通過減少課后作業的方式,避免學生利用家庭網絡訪問ChatGPT作弊。美國紐約市教育部,甚至要求全紐約市的學生和教師不要使用這款AI工具,并對下轄的教育部設備或互聯網設卡,限制訪問ChatGPT。
兩大科學期刊分別也在近期更新了投稿規則: 《科學》(Science)禁止在投稿論文中使用ChatGPT生成的文本,而《自然》(Nature)則在更新的投稿規則中表示,只能將ChatGPT在內的大語言模型作為一種工具,并在論文的方法部分適當介紹,不能將ChatGPT列為作者。
未來,類似于ChatGPT這類工具能否在學術研究環節中被使用還沒有最終確定,但相信它會在一個受到嚴格限制并且有完善的反作弊機制下發揮優勢。
Nature:用ChatGPT寫論文可以,列為作者不行
Nature針對ChatGPT代寫學研文章、被列為作者等一系列問題,給了定性。
具體來說,Nature列出兩項原則:
(1)任何大型語言模型工具(比如ChatGPT)都不能成為論文作者;
(2)如在論文創作中用過相關工具,作者應在“方法”或“致謝”或適當的部分明確說明。
現在,上述要求已經添進作者投稿指南中。
近段時間,ChatGPT染指學研圈情況越來越多。
去年12月一篇雷帕霉素抗衰老應用的論文中,ChatGPT就曾被列為一作,引發業內爭議。該篇之外,還有不少研究將ChatGPT列為作者。
Nature也已注意到此類狀況,他們于12月進行了一項調研顯示,293名受訪的教授老師中,20%已經發覺或目睹學生在用ChatGPT完成作業或論文,更多人對此表示擔憂。
此次,Nature所發表的聲明,正是希望對種種爭議給予定性。
“AI作弊”怎么防?
Nature表示,在開發相關識別技術。值得一提的是,相關識別工具也有人開發出來了。
比如OpenAI自己推出的GPT-2 Output Detector,輸入50個以上字符(tokens)就能較準確地識別AI生成的文本。
再比如普林斯頓大學生Edward Tian,也做出過相關工具GPTZero。
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羅德島大學和其他大學的6000多名教師也注冊使用GPTZero(ChatGPT辨認應用),該程序也有望快速檢測AI生成的文本。
與美國的剽竊檢測工具相比,上海某高校教授直言,國內查重軟件主要就是知網,知網主要是針對已經正式刊發的查重,而針對AI的查重目前沒有,“學生即便使用了ChatGPT,也沒法查。”
此外,他還介紹道,英國高校的學生進校就要簽誠信協議書,一旦違反學術誠信,就要面臨被開除的風險。但目前國內高校在這一點上還沒有,他建議,“教育部應出面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對教師認為有機器寫作嫌疑的文章,應當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問詢。”
資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中工網、量子位、36氪、鞭牛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