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研究生考試,收獲一波關注度,就是因為這場考試和國考相差沒幾天,但是國考卻宣布延期了,使得處于特殊環境下的考生坐立難安,是考也不是,不考也不是。
隨著2023考研初試的落幕,讓很多考生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然而,考生在初試中的表現,也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從考生們發表在網上的考試心得,得知考試并沒想象中順利。
作為一年一度的研考,關系著每位考生第二年的發展進程,只有爭取到上岸的名額,這一年的備考時間才不算白費,也不用再耽誤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考研上。
【資料圖】
但是,似乎2023考研的形勢更加嚴峻,在開考之前就有專業人士預估棄考率,并且得出2023或將成為考研棄考率最高的一年,隨后考場真實情況也被曝光。
2023或將是考研棄考率“最高”的一年,考生的發揮受到限制
隨著2023考研初試的結束,各地考研的相關數據也相繼曝出,其中包括廣東、陜西等地,考生們的出席情況,最終的參考率往往只在80%左右,比以往考研的參考率都要低。
針對2023年考研出現考生大面積缺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疫情,可能考生正處于發病期,可能是因為精神壓力過大,以至于備考近一年的時間,“臨門一腳”卻不得不放棄考試。
還有很多考生深知即便到場,也很難通過初試考試,索性直接放棄考試,再用短時間整理好心情,去迎接第二年的再戰,很多時候往往放棄考試只是一瞬間的事。
但是,如果之后還想堅持考研,就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是考生們很難承受的壓力,相信也有一些考生,因為這次的經歷,索性直接放棄考研了。
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考生的參考率更是低到60%左右,很多監考老師在考試結束后,曝光了考場的真實情況,大多數報雙非院校的考生,幾乎每場考試都是提前交卷的。
考研形勢愈發嚴峻,考生也越來越沒動力,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據統計,2023年考研人數高達474萬,比上一年增長近17萬考生,可見考研熱度只增不減,也讓更多考生開始關注考研動向,希望從而緩解備考時的壓力。
然而,隨著考研形勢愈發嚴峻,考生也越來越沒動力,有很多考生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這樣下去該如何是好,為了能最大限度緩解考生的壓力,將考研形勢做出調整。
也讓更多考生意識到,考研并非只能報考名校,實際上考生有很多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對于普通院校畢業的本科生來說,有資格參加考研已經是非常好的機會了。
不一定非要盯著競爭激烈的重點高校,很多時候雙非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畢竟研究生畢業后大家拿到的學位證書是一樣的,同為研究生學歷,一樣有好的發展空間。
希望大學生們都能清楚地意識到當下的處境,很多時候不一定非要強求,勉強為之就是在強人所難,如果有更好的發展方向,即便放棄考研也未嘗不可!
考研并非大學生“唯一”的選擇,適合才是最重要的出路
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考研當成畢業后唯一的選擇時,就一定將未來很多的可能性阻擋在外,他們甚至認為唯有考研上岸,才配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殊不知大學畢業后,并不是只有考研這一種選擇,是否適合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因素,大學生只有清楚這點,才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比如直接參加工作。
要知道考研、讀研能帶給大學生的,只有在最高學歷上的變化,的確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但能否把握住這些優質的工作機會,卻并不是由學歷的高低決定的。
所以,大學生不能只盯著考研,很多時候轉換一下思路,說不定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希望大學生們都能清楚地意識到這點,不至于因為強迫自己考研而受到限制。
【文章結尾】
當代大學生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時,很多時候不得不做出更慎重的選擇,但是,慎重不代表只盯著一種發展方向,大學生們還是要趁著年輕,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機遇就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的,當屬于各自的機遇沒有出現時,大學生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爭取當機遇來臨時,能一把抓住這珍貴的發展機會。
今日話題:面對考研不斷攀升的“棄考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