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對教育的價值有著超過以往的認知。每一個家庭,都希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這也是為什么學區房的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那就是努力自我挖潛,給更多的學生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即便國家和個人都重視,但是依然有學生上學吃力,而為了保證貧困家庭的子女也擁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國家就設置了多重保障機制,勵志獎學金,貧困生助學金,大學生助學貸款等等。
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窮困家庭的子女生活過得依然艱難,畢竟勵志獎學金數量有限,貧困生助學金的金額不多。所以,即便是現在,許多家庭的孩子上學并不覺得有壓力,但是在貧困線掙扎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學,他們就會感到“壓力山大”。
而就是助學金的發放也是長期被人詬病的。盡管設立助學金之初,就是為了減少貧困大學生的后顧之憂的。但是,到了現實當中,領取助學金的卻有很多并不是真正貧困的學生。這樣的一幕,誰看到了都會覺得不舒服——這些人吃相也太難看了,是給貧困大學生的最后保障,你們怎么這樣貪婪呢?
網絡上不就曾經曝光過一個保研上海交大的直博生家境優越,卻還恬不知恥地申報勵志獎學金,還把這個當作一項榮耀,在網絡上炫耀嗎?結果,就因為她這樣沒有底線而招致全網的網民的嚴厲地指責,她才嚇得噤聲嗎?
有一名大學生長期領取助學金,把這件事當作理所當然,而同學們卻發現他穿著幾千元一雙的鞋子。同學們對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輔導員最后在壓力之下才不得不取消了這位學生的助學金。
這一類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讓人很是反感。難道只是現在的大學生素質低了?有這個方面的因素,但是大學在貧困生的確定上存在著不能忽視的漏洞也是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到底誰更困難,誰更需要幫助?一般都是大學生自己上交生源所在地的資料證明。這資料證明,就涉及到一些人為操作的東西。有的地方對此管理的嚴,需要層層申報;有的地方則很簡化,你只要需要,他就能給你提供。這樣一來,就存在著真假難辨的情況。
證明材料,存在著人為操作,導致公平性被質疑;而到了學校,助學金的名額發放給誰,一般都是輔導員決定。在這個環節,也存在著一個公平性的問題——輔導員往往存在著根據親疏來決定貧困生資助的情況。這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那么,如何來排除這些人為因素的影響呢?武漢大學用校園卡的大數據來推測學生的困難程度,這可以說是一個很不錯的貧困補助的發放手段。
他們的整個設計科學合理。他們首先讓學生工作部協同學校信息中心建立經濟困難學生數據模型,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數據分析;然后結合學院輔導員日常走訪了解,綜合起來構建起數據庫;最后利用校園卡消費的大數據來進行發放。
這樣一來,篩選出來的信息就要比單純的依靠學生提供的資料和輔導員遴選之后上報要客觀合理得多。而為了保護這些貧困生的尊嚴,他們還采取點對點打款,直接把對學生的生活補助,達到貧困生的飯卡當中。
而為了給這些貧困生以鼓勵,他們還送上貼心的提示語:“根據你的校園卡消費等綜合情況,學校了解到你在校生活可能存在困難,決定為你校園卡本月充值100元。”“學校會持續關注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同學,同時,請你不要有顧慮,學校會保護你的隱私,希望你能夠發奮圖強、努力學習!”
可以說,武漢大學在貧困生生活補助的發放上真的是用心用情,值得點贊!
親愛的讀者,對于武漢大學悄悄給經濟困難的學生充值校園卡 點對點發消息:放心使用,會保護隱私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