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鋒專欄】
縣域普通高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資料圖)
原創作者|張文鋒( 海南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數學高級教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教育強國,必須把數量占普通高中總量一半以上的縣域普通高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縣域普通高中要高質量發展,除了留住優質生源外,選好校長建立教師團隊用對人、發展人、評估人尤為重要。就提升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水平談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對策,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當前問題
1.對“雙新”改革不適應
2017年開始,國家試點“雙新”改革開始教育轉型。很多縣域普通高中學校除了在高考選科上多了幾種選擇外,并沒有跟上新課標、新教材的精神實質,仍然以傳統思想、傳統方式應對新課程,竟不知有“強基”等特招路徑。對新高考評價改革不適應逐漸凸顯,教育教學成績逐年下滑。
2教師成長和團隊建設薄弱
基層一線指揮員很少走進教育的主陣地課堂,基本只進行高考科目教師業務考試(高考模擬卷)、網絡培訓(統一購買)、教案檢查、要求打卡坐班、統一教學模式、頻繁開大會讀讀學生成績數據,以為了學校為了大家再批評警告一下老師,卻少有人關注教育教學理論規律和課程改革,尤其是指導落實“雙新”的方法流程、跟進反饋及教師團隊建設等工作,教師們疲于應付各種考核,完全普羅化。
3.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疲勞戰
縣域普通高中學校(除海派思想學校外)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過度相信拿時間就能熬出成績,對時間利用已經達到極致,師生每天的課程時間安排已經全天候精確到秒了。教師不間斷的派作業監督,學生沒日沒夜的應付,學習和教學效率已經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
4.課程建設和教學方式有待提高
縣域普通高中普遍采用強迫式、壓迫式學習,很多缺少家國情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少培養健康的意識和體魄及美育的課程和實踐,學生終日渾渾噩噩,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每天幾門高考科目死記硬背滿堂灌學懶知識,不重視學生素養培養,學生思維習慣衰退,教育教學方式有待提高。
二、重構教科研體系,促組合性突破
縣域普通高中要貫徹“雙新”理念,實施多角度育人。不談幫扶托管、集團化辦學,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縮短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已經成為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的必由之路。重構教科研團隊體系,立足核心素養,強化課堂教學育人功能,促進教科研“組合性突破”。上海市和湖北省恩施州的發展經驗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1.重置教科研管理團隊
縣教研室在教科研工作中起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然其學科教研員工作碎片化傾向較為突出,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教研活動碎片化傾向較為突出。實行教研員聘任制和住校制。教研員實行目標管理,對于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教研員進行及時調整。制定教研員住校制度,堅持一線工作法,綜合運用調研、研討、示范等形式開展工作,對課標課程、學情研究、學程研究、高考研究實現縣域集團下的一校一策、一校一案。師訓負責推廣和落實,電教館配合保障,確保學術成果落地生根轉化為教育生產力。高中學校理順科研、教研與教育教學的關系,把教科研放在首要位置,接受縣教研員業務指導,至少頂格配置眼中有光,手中有綱,心中有課堂的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搭建工作平臺,營造教科研氛圍,正確引導、激發師生的善意與潛能。讓名師成就名校。
2.級部管理配合,加強學科建設
縣域普通高中基本實行級部管理,級部管理目標任務具體有抓手,但容易只考慮眼前目標急功近利,明顯的結果就是一定會弱化學科建設,導致學校發展后續乏力。長期以高三備考為目標的備課研究,將導致我們的學科發展無法指向服務于人的成長的教育追求,學科的終極育人價值將被屏蔽。學科建設,直接關系著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學校的教育高度。學校要依規設置課程學科組,聘任在思想、教科研等方面起表率作用的學科組長打造團隊,建構學科體系,提升學校的教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師生高效多元發展。加強學校教科研與級部管理的契合度,實現以學科組為整體的學術管理和年級組為單位的服務管理職責明確、團結協作的運行機制。
3.統籌全縣課題研究
縣域普通高中課題研究假大空現象較為突出,課題研究脫離教育教學實際和發展需求,研究成果不能助力教育教學效果提升。全縣、全校缺少大課題的方向性引領,導致整體教育目標不明確。建立教育局教研室的大課題、學校子課題、學科組或科室、教師個人小課題的大三級課題研究研究體系和建立學校大課題、學科組子課題、教師小課題小三級課題研究體系,立足于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中,堅持研而有用、研而實用、研而能用的研究思路,提高課題研究對教育的促進作用。
4.優化評價激勵機制
多年以來,“學業成績政績化”“以評代管”的鑒定性評價模式占據絕對地位,教科研評價處于嚴重弱化地步。縣域普通高中學校普遍缺少科研激勵機制和氛圍。重新修改評先選優等相關制度,把科研成果納入其中,進行學科組和個人雙重評價激勵。強調公平和專業的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隱性評價,讓評價能呈現學科建設和教師的發展狀態,激發教師們的初心,培根鑄魂育新人立德樹人擔使命。
在黨委政府的堅強指導下,縣域普通高中在“好校長”的帶領下吸收外來優秀文化,自我改革,解放師生的大腦和手腳,定能創新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者簡介:張文鋒(1978.11-),男,海南樂東思源實驗高級中學數學高級教師。
(本文為張文鋒老師原創投稿)
延伸閱讀:
面向未來 重塑學校——未來學校視野下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幾個方向
中小學教師個性化綜合評價制度初探
校本教研評價新范式
干貨友情滿行囊 征程正未有窮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校長培訓內容的一點建議
縣域普通高中出路在哪?專家談“振興縣中的難點與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勇:“縣中振興”要從“抽血”變“輸血”
呂建:振興縣中必須重塑教育生態
好學生都被名校“掃蕩”完了,縣中還能看到什么希望?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